ID: 21313864

选择性必修3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共35张PPT)+2视频素材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0次 大小:821284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选择性,视频,PPT,35张,课件,必修
    (课件网)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文化交流与传播》(统编版)精讲课系列精品专辑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目标与核心 时空定位 梳理与探究 对点训练 本节精练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辩证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两面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探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明确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梳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发展历程,培养家国情怀。 二、高考考情分析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3 【甲】明代工商皆本 【乙】南宋时文人刻书成风 【新课标】春秋战国思想家的治国方略 湖南·明朝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 北京·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 海南·琼剧的发展和影响、科举文化影响世俗生活 浙江·孔子的民本思想 海南·中国古典学(非选择题) 北京·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非选择题) 广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演进过程 2022 【乙】维新变法、五四思想解放运动方向的变化 广东·理学 湖北·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 湖南·西学东渐 2021 湖南·西周初年至春秋人文意识的增强 浙江·西方文明对中国影响 2019 【Ⅱ】西汉学术思想的变化 佛教传入 西学东渐 三教合流 出现 理学形成 两汉 魏晋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1840 1861 1915 1919 佛教 传入中国 佛教完成 本土化 汉字 外传 洋务运动 西学东渐 被迫开放 开眼看世界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佛教外传 造纸术外传 火药外传 印刷术外传 指南针 外传 中学西传 三、时空定位 中华文化是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升华的;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目录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文化的传入 2.西方文化的传入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对东亚和东南亚 2.对中亚、西亚及欧洲 导入新课 四、知识梳理与探究 (1)佛教传入的历程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传入 两汉之际 魏晋时期 隋唐时期 宋明时期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以儒家为核心的兼容佛、道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自主学习1:梳理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 (2)佛教的影响 材料1 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材料2 佛教带来了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人活着不但要考虑今世,还要考虑前世,尤其是来世,今世的善恶是因,种下了来世的幸与不幸的果。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3 佛教包涵了很多思辩的内容,蕴含了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就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来源于佛教的汉语词汇:刹那、现身说法、大彻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烦恼、解脱、一尘不染、一厢情愿、臭皮囊、觉悟等。 ———赵朴初《俗语佛源》 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 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思考1:据材料和所学,分析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传入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 何处惹尘埃! ———【唐】惠能 ②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