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技术 第7课 网络信息的甄别 课题 网络信息的甄别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能够识别和评估互联网中信息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鉴别信息的真伪。 2、计算思维:能够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逐步解决。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寻找解决方法。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改变学习方式,具备利用信息科技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在物联网应用中,知道数据安全防护的常用方法和策略,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隐私。 重点 一、不可靠信息产生的原因二、信息的鉴别方法三、尝试分析加装矿泉水瓶的“空调”电扇 难点 1、尝试分析加装矿泉水瓶的“空调”电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信息时代,信息来源广泛且繁杂,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主观臆断或不准确的信息,增加了人们判断信息真实性的难度。如网上有段视频:电风扇上加装矿泉水瓶,制冷效果堪比空调。这条信息是否可信,我们该如何别呢?知识拓展 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面对众多信息,我们该如何甄别。 帮助学生判断信息真实性的能力,打开课堂。 讲授新课 一 、不可靠信息产生的原因我们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可信的。造成不可靠信息的原因有很多,这里列举常见的几种。 1.信息在网络上传递时出现失真和错误 失真指失去了原本的面貌。信息在反映过程、理解过程和传输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失真和错误。(1)信息在网上发布之前,在发布信息组织内部传递时就已经出现失真或错误。(2)信息在网络传播时,可能被加入了信息传递者自己的理解,对原信息进行了删减、增加和修改,造成失真和错误。如果信息经历多次这样的修改和增删,甚至会完全变样。 2.个别人有意散播虚假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提升。然而,这也给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更多机会,如有的网民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在网络发布、转发一些不实信息,甚至故意制造和传播谣言。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1)有些人为网络写手,受雇于他人,通过散播虚假信息来获得收入。(2)有些人为了博取关注,通过互联网发表夸大其词甚至是虚假的信息来吸引大家的关注。 (3)有些人在不明真相、不知道信息真伪的情况下,通过自我判断做出了分享、转载等传播这一信息的行为。 3.媒体传播信息时造成信息曲解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要做到客观和理性。但是不同的媒体在信息客观公正性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既有无意的操作过程偏差,也有人为故意的因素。如对报道信息的所属领域不熟悉,不加鉴别地简单转载,加剧了虚假信息的传播;个别媒体为吸引大众的关注,故意对某些内容进行不客观或以偏概全的报道。知识拓展不可靠信息的产生还有哪些原因?二 、信息的鉴别方法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每天甚至每时每刻向我们扑面而来,使网络信息越发真假难辨。我们如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沙里淘金”,鉴别信息的真伪呢?1.不要盲目相信得到的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判断和验证。如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将得到的信息加以比较和分析。在获取信息线索的同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避免被不可靠信息迷惑。2.寻找信息的最初来源 网络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发布自由、开放。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受众,同时也是信息的制作者、发布者。因此,明确网络信息的出处,成为鉴别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3.通过网络检索进行验证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检验信息线索真实性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在搜索引擎中寻找相应的信息,查看是否和权威媒体的公开报道一致,因为权威媒体的严谨性和公信力是很高的。与此同时,也有部分网络信息并非全部捏造,有的时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