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22399

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 》课件(共5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11-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98327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并序 东晋·陶渊明 归 去 来 兮 辞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温故而知新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欧阳修 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 ———归有光 知人论世 陶渊明(约365- 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官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家世背景 曾祖父或为陶侃(kǎn),东晋开国元勋,以军功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 父亲陶逸曾任安城太守,去世很早。 外祖父孟嘉为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 (长史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相当于秘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 至陶渊明时家道已经衰落。 陶渊明的一生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29岁以前,居家读书 陶渊明的一生 29岁至41岁: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第一次:出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行解职归家。 第二次(36岁):为荆州刺史桓玄幕僚。 【桓玄是个有野心的军阀,陶渊明有所察觉,为避免卷入政治风波,又恰逢母亲去世,于是归隐。后来桓玄叛乱,刘裕平定。】 第三次(40岁):先后做过镇州参军刘裕、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担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应束带见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所处东晋末年可谓乱世,社会风气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文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绝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人生理想抱负。可叹他历经13年的曲折,才彻底认清这一点,最终做出抉择———归隐。 义熙元年,41岁的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余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此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当时郡里一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很是气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归隐之后的陶渊明纵使穷困潦倒,也从未萌生复出入仕的想法,《归去来兮辞》即为其明志之文。 写 作 背 景 不 为 五 斗 米 折 腰 《晋书·陶潜传》: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的一生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