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22513

古诗词诵读 《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46333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 南朝宋鲍照作《拟行路难》 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5年~466年) 南朝宋代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人称鲍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 他长于乐府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七言诗的文人,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传世。 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世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鲍照努力抗争,积极进取,争取机会;一生仕途坎坷,多做小官,怀才不遇。 知 人 论 世 门第决定人生走向,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初读诗歌 纠正字音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诗 眼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再读诗歌 寻找诗眼 本首诗的诗眼: 再读诗歌 寻找诗眼 愁 为何愁? 愁什么? 如何表现愁? 表现手法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 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前两句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这里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表现手法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不甘认命,却又无力反抗。 表现手法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塑造了怀才不遇、悲怆难抑、苦闷异常的愁者形象。 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长歌当哭,何其悲壮。读者从此情此景中也可想见其悲愁之沉郁。 表现手法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了高潮。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小结情感 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 值)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