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29074

第13课 唐诗五首 《野望》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10-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71974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23张
  • cover
(课件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 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学 习《唐诗五首》,领略唐诗的风采。 王 绩 野 望 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 骚 ” 以《汉乐府》为代表的乐府诗词 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风 ” 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 体和七言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 律诗,有8句,根据字数分为五言、七 言 绝句,有4句,根据字数分为五言、七 言 以歌、行、引、吟、曲为代表的歌行体诗歌 文体知识 古体诗 近体诗 起———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 定基调; 承 ———颔联,紧承首联意思,或写景 ,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 延伸; 转———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 理,别开生面; 合 ———尾 联,以议论、抒情为 主 ,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律诗的结构 起承转合: 文体知识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初唐 诗人。他出身官宦世家,性情简放,“不喜拜揖” ,一 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隐。 心念仕途,却又自 知难以显达,最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所以诗人 在田园的景致描写中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其 山水田园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浑厚 ,扭转了齐梁 以来的绮靡诗风,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 人,为开创唐诗盛世做出重要贡献。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今山西万荣) 之时。 诗人简介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诵读诗歌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东皋:地名,今属山 西万荣。作者弃官后 隐居于此。皋,水边 地。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读懂诗意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 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落晖:落日。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 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 ·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 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 比喻隐居不仕。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在首联里,哪个字点题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望”字点题,领起中间两 联的写景。 赏析古诗 1.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交代地点、时间、事件、心情。“徙倚”即徘徊,表 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矛盾与孤独。 “欲何依”化用曹操 的诗句,表明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 迷茫和失意情绪。 赏诗悟情 这两联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在夕阳的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 秋意:牧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 近景 静 动 3.额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远景、静态描写,烘托,侧重宏观描绘。融情于景, 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 象,景中正面寄寓了诗人孤寂、苦闷情怀。 4.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O 近景、动态描写, 情于景,“驱、返、带、归”,描绘了 牧猎归来的场景,营造了温馨祥和的氛围,用物 人们皆有所 归,“我”却独无,反衬诗人忧郁、孤独的心境。 (以乐景衬 哀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