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33495

4.2.2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5521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4.2.2,课件,七年级,生物,科版,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学习目标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预习新知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馒头的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 2.作出假设:   。 3.实验设计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 编号 材料处理 1号 馒头碎屑+2 mL唾液 充分搅拌 放入37 ℃ 的温水中 5~10分钟 2号 馒头碎屑+2 mL清水 充分搅拌 3号 馒头块+2 mL唾液 不搅拌 对照 实验 变量 现象 原因分析 结论 1号 和 2号 . . 1号 . 淀粉被唾液 淀粉酶分解 唾液能分解淀粉(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2号 . . . 1号 和 3号 牙齿的 咀嚼和 舌的 搅拌 1号 . 淀粉被唾液 淀粉酶分解 淀粉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3号部 分 . . . . 4.实验分析 唾液 淀粉酶 不变蓝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清水不能 分解淀粉 唾液淀粉酶 没有将淀粉全 部分解 5.注意事项 (1)馒头和唾液的量要   。 (2)水浴加热时间要适当;水浴温度要控制在   ,其原因是此温度最接近口腔温度,在此温度下,   。 适当 37 ℃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情境探究 拓展思维 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做了如下实验:取两支试 管,编号为1、2,各加入2 mL的淀粉糊;再向1号试管和2号试管分别加入2 mL清水和2 mL唾液,充分振荡后放入37 ℃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向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进行检验,观察2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① ② ③ [问题1]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对照。 [问题2]最后淀粉糊不变蓝的是几号试管 该现象说明什么 提示:2号。说明该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分解。 [问题3]有人喜欢吃“汤泡饭”或“水泡饭”,你认为这样的吃法好吗 为什么 提示:不好;米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汤泡饭”和“水泡饭”影响食物在口腔内牙齿的咀嚼这一过程,从而影响淀粉的消化,直接进入胃中,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易吸收,还加重了肠胃的负担,容易引起肠胃疾病。 [问题4]通过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要细嚼慢咽等。 达标训练 巩固提升 1.我们在咀嚼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这是因为( ) A.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馒头和唾液混合产生了葡萄糖 C.馒头中包有白糖 D.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D 2.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小敏设置了三组实验(如表所示,三组的馒头是等量的),一起放到37 ℃温水中,一段时间后,请比较三组试管内剩余淀粉的含量( )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A ① 馒头碎屑 2 mL唾液,搅拌 ② 馒头碎屑 2 mL清水,搅拌 ③ 馒头块 2 mL唾液,不搅拌 3.某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后,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咀嚼后变甜,是淀粉被消化成了麦芽糖 B.可以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消化 C.牙齿咀嚼和舌头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不起作用 D.唾液可以消化淀粉,该实验需要在37 ℃条件下进行 C 4. 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根据图中的信息,②③两支试管的处理方式分别为( ) A.加入清水,不搅拌;加入唾液,充分搅拌 B.加入清水,不搅拌;加入唾液,不搅拌 C.加入清水,充分搅拌,加入唾液,充分搅拌 D.加入清水,充分搅拌;加入唾液,不搅拌 D 5.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如图所示,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碘液,你认为乙组的试管中滴加的液体及试管内颜色变化情况是( ) A.清水 甲变蓝色 B.唾液 甲变蓝色 C.清水 乙变蓝色 D.唾液 乙变蓝色 B 6.根据“馒头在口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