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39833

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4.3 特异性免疫(含解析)

日期:2025-05-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5410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作业,解析,免疫,特异性,课时
  • cover
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特异性免疫 一、单选题 1.治疗最凶险乳腺癌“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T-DM1)被纳入2023年医保目录名单。T-DM1由曲妥珠单抗、细胞毒性药物DM1偶联而成。T-DM1作用机制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妥珠单抗的作用是将DM1准确带至乳腺癌细胞 B.T-DM1被乳腺癌细胞吞噬后释放DM1抑制微管聚合导致细胞凋亡 C.曲妥珠单抗制备中可选择DM1作为抗原免疫小鼠 D.利用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曲妥珠单抗可定位诊断HER2+ 2.下图为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免疫细胞均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B.甲是位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特定抗体,乙为甲的相应受体 C.若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 D.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 3.B细胞的T细胞依赖性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如图是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细胞、B细胞相互激活过程中,B细胞可作为APC向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 B.T细胞、B细胞相互激活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和第二信号 C.B细胞的激活除了两种信号外还需要Th细胞分泌出的细胞因子 D.通过Th细胞表面TCR和CD28与B细胞表面的相应分子分别结合,共同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信号,使Th细胞增殖、分化 4.某研究团队发现BCL6蛋白质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有重要作用。该团队通过诱导BCL6蛋白从转录抑制因子转变为转录激活剂,创造了新的化合物,该物质能够杀死癌细胞,为DLBCL等癌症的治疗开辟新途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新的化合物从根本上改变了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 B.BCL6蛋白质含量增加能够杀死癌细胞,该物质由浆细胞分泌 C.细胞癌变后含有抗原成分,会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 D.BCL6蛋白质含量减少会诱发细胞癌变 5.二次免疫应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快速地清除抗原。关于二次免疫应答及其与过敏反应的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原是指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B.二次免疫应答与记忆细胞能存活较长时间有关 C.二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浆细胞主要来自B细胞的分化 D.二次免疫应答、过敏反应都是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 6.九价HPV疫苗可预防HPV引起的宫颈癌,该疫苗分三次接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 B.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该疫苗利用了机体“二次免疫”的特点 D.初次接种九价HPV疫苗,会刺激一种B细胞分泌多种抗体 7.下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的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巨噬细胞吞噬细菌需要受体的识别和ATP供能 B.巨噬细胞MHC-II将细菌的抗原呈递给B细胞 C.图示过程可发生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 D.MHC-II加工及定位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统一性 8.“新冠肺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X为有关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侵入机体后,有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B.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X物质,X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T细胞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和细胞毒性T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出现坏死 9.下图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药物抑制相应浆细胞的增殖可减轻病情 B.该病患者血浆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低 C.引起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该病是免疫系统自稳功能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10.辅助性T细胞与巨噬细胞在识别过程中,多种跨膜分子在接触部位会形成一种特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