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43223

6.2.5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114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6.2.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
  • cover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目标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环保意识,倡导学生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济南-出卷网-出版的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五节。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相关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知识,而且对于下一章《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也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知识目标对学生来说较容易,所以教学中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持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教材中通过实例分析,感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通过讲解环保小故事及身边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等资料,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超出一定的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自然恢复或部分恢复,有时则完全不能恢复。从而更加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遵循生态规律,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学生生物学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完了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的类型,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知识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常常遇到或听到有关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但对于生态系统为何出现这种现象以及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还不是很清楚。本节着重从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和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安排安排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机制。通过分析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曲线,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通过比两个食物网稳定性的差异分析影响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因素。通过环保小故事和《狼和鹿》的事例说明,一旦超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该系统就会被破坏,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落实于建设和谐美丽家园的实际行动中。本节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课下收集、汇总、整理资料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典型素材,培养学生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关注社会热点,热爱家乡等情感。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表现适时、适度的鼓励、表扬、肯定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在教育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使学生建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形成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认识。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生态平衡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