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54409

2.2《红烛》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0-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406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2.2《红烛》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单选题 1.关于“意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艾青),是主客观融合的产物,是诗人通过感觉的想象而创造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能为读者所感知的具象。 B.创造意象时,要尽量少用陈述语、推导语,而尽量多用意象语,即具有具象感、新颖感的语言。 C.写作诗歌要尽量避免通用意象,多用独创意象或非独创意象。 D.大景与宏伟的意象搭配,小景与渺小的意象搭配;乐景与甜美的意象映衬,哀景与忧伤的意象映衬。 2.根据你的理解,最适合依次填入原诗的一项是(  ) 红烛(节选) 闻一多 红烛阿!____?____?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①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②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③烧沸世人的血 ④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⑤烧破世人的梦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③⑤④ 3.下列关于《红烛》一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啊”这一句在诗中共出现了九次,每一次出现都使诗歌的主旨进一步深入,感情进一步升华,而且使得全诗层次分明,节奏感强。 B.诗歌开头就写到“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鲜明地表达了诗人以红烛自比,借红烛燃烧自己、奉献光明的形象来表达自己深沉的爱国之情。 C.本诗语言凝练,感情充沛,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红烛,形成直接而强烈的情感交流,更显出感情的炽热和赤诚。 D.本诗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增添了这首新诗的古典气息,这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4.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 B.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 C.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 D.“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B.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C.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D.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6.下列对闻一多的《红烛》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闻一多选择“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意象,又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烧蜡成灰”的奉献精神。 B.诗人主要抓住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来思考红烛,由此发出种种慨叹提出种种困惑,这都不断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理性批判精神。 C.“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种表面矛盾的描写,表现了五四运动落潮后先进青年的典型心态:坚持斗争,不满现实,可又感到压抑和苦闷。 D.诗歌最后“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句,表达了作者为真理而献身的生活态度,一种希冀光明和追求光明的不屈精神。 7.《红烛》第一节诗人写道:“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的颜色?”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 B.此处“红烛”这一意象与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烛”意思完全相同。 C.一个“吐”字,逼真地摹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D.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