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大学之道》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慎独”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可增删词语。 “慎独”是中国儒家创造出来的修身术,最早载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可通俗地解释为: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其实说到底就是“慎心”,在各种利诱面前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抵挡形形色色的诱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小人喻于利 C.小子何莫学夫《诗》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恕”乎 欲齐其家者 B.人而不仁,如礼何 物格而后知至 C.小人喻于利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D.迩之事父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5.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天下归仁焉 B.质胜文则野 故木受绳则直 C.敏于事而慎于言 不能容于远近 D.人而不仁 死而后已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 (丙) 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 政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