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77810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61163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国行,公祭,世界和平,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一、背景链接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主要参战国的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以增强国人对国家曾遭受战争灾难这一历史的记忆和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祝愿。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在南京实施了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多万无辜生灵惨遭杀戮。为了使人们永远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一、背景链接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 二、题解与导入 这篇新闻评论的标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的含义是:国家举行公祭,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以《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作为标题,既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而且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这篇文章的作者“钟声”并不是某个个人的姓名,它是人民日报的国际评论使用的笔名。“钟声”是“中国之声”的谐音简称,同时,笔名还蕴含了“警世钟声”的寓意。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个新的署名评论。 “钟声”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该国际评论栏目自2008年11月推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题解与导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占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无辜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不仅属于南京,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2023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也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人民日报》针对该事件,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新闻评论。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新闻评论这种文学体裁。 三、文体知识简介———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或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的目的在于针砭时弊、引导舆论,因此。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其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四、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公祭的意义;了解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及要素,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重点) 2.把握本文严谨缜密的语言特点,学习在评论中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难点)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历史观。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热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核心素养) 五、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六、整体感知 2.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则新闻评论是针对什么事进行评论?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六、整体感知 2.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则新闻评论是针对什么事进行评论?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事件:针对2017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活动这一新闻事件。 核心观点: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1段最后一句) 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六、整体感知 3.“牢记历史,维护和平。”是作者针对2017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举行的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