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现代诗的发展: 1、初期“白话诗”: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冰心。五四运动前后。最早尝试时间是1916年,最早尝试人是胡适,主张“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地点在美国。郭沫若诗集《女神》最能代表五四精神。 2、“新月派”:以闻一多、徐志摩、林徽因为代表,倡导“诗的格律”,“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0年代) 3、“现代派”:以戴望舒、卞之琳为代表,倡导“散文美”的自由诗。(30年代) 4、“九叶派”:以穆旦为代表,写出人性和科学的所谓的现实的真实。(40年代)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五岁,193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南京大屠杀,尸体堆积如山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 写于抗日战争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写作背景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 作者简介 读课文要求: 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重音正确 富有节奏感 感情基调 请划出朗读停顿和重读词语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 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语调: 语速: 感情: 我爱这土地 悲怆而深沉的基调 深沉 舒缓 深挚 请同学们试着朗读一下 诗歌自成两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借鸟的歌唱委婉表达对祖国的挚爱。 整体感知 第二节:设问,直抒胸臆,抒发对祖国炽爱之情。 鸟的歌唱为何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诗中的“鸟”歌唱了哪些内容?有何象征含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在用生命歌唱,深情不已。若换其它词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土地的爱。 歌唱 被暴风雨打击着的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悲愤满怀,沉郁深情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遭受欺凌 充满希望 希冀光明 愤怒、奋力抗争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象征意义: 我们因祖国苦难而汹涌的悲愤之情; 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国土; 人民心中永不停息地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和反抗; 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为什么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明确:活着要尽全力为土地歌唱,死后也要全身心的投入土地的怀抱,将最后的“营养”献给祖国,与祖国融为一体。“鸟”的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鸟”对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