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采 桑 子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欧阳修的爱情词与晏殊并称为“欧晏”;抒怀词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苏轼豪放词开先路。 《采桑子》词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杨下采桑》;又称《丑奴儿》《伴登临》《罗敷媚》《忍泪吟》《罗敷艳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韵。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此地。欧阳修曾创作了《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每首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本词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词牌名 · · 轻便的小船。 · · 形容道路或河 道弯曲而长。 · · 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 · 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整体感知———诗词翻译 整体感知———诗词翻译 驾轻舟划短桨,西湖风光多么美好,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约传来的笙歌好像随着船在海期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平静澄碧,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在前进。只有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精读细研 精读细———诗词鉴赏 这首词歌咏颍州西湖的春景。词人在短桨轻舟的节律中,充分领略到西湖的美好: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水面无风,光滑如镜;船动不觉,沙鸟惊飞。在这湖光波影中,词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融为一体。这样美好的情境,动静相随,人禽互窥,如梦如幻,令人陶醉流连。时至今日,我们读这首词,也会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当年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更会感叹于作者细入毫芒的观察力和写景手法的细腻。北宋前期词坛,欧阳修与晏殊齐名,均长于小令,词风婉约,但晏词典雅,欧词深挚,多读几首,便能有所体会。 作者用轻松淡雅的笔调,描绘了在春色怀抱中的西湖。轻舟短棹,上阕一开头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在短棹轻纵的过程里,随船所向,作者听到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下阕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西湖是上下空明、水天一色的,用琉璃来比拟它的澄澈,再贴切不过。 精读细———诗词鉴赏 “不觉船移”四字,更是语妙天下。联系上阕的“笙歌处处随”,可知船是不断前移的,可词人偏偏说“不觉船移”,这就有力地显示了水面的宁静。但船移毕竟不可能绝不触动水波,所以下文就写到“微动涟漪”,由此可见,词人的观察力和艺术构思,可谓细入毫芒。最后,“惊起沙禽掠岸飞”这一动态,划破了境界的宁静,使整幅画面都跳动起来。 精读细———诗词鉴赏 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词作之眼。“绿水逶迤”“芳草长堤”写出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由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又从听觉角度将泛舟西湖的欢乐情调表现了出来,“隐隐”和“处处”写出了轻舟的流动感。 精读细———诗词鉴赏 下片由近到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