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如梦令 李清照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作者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整体感知———背景介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语解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大醉。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指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译文】 经常记起出游溪亭,一玩儿就玩儿到日暮时分的经历,我深深地沉醉在溪亭边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儿到兴尽才荡舟返回,却迷路进入了荷花的深处。奋力地把船划出去,结果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深入探究 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一天,词人驾舟郊游,沉浸在山光水色、鸟语花香中,赏心悦目,饮酒为乐,醉意渐沉。待到兴尽欲归,却已是日落黄昏,不免有一点着急。慌乱之际,小船捉弄人,误闯荷花丛中。待到奋力划出,却惊起一群水鸟振翅纷飞,词人瞬间的惊愕很快变成喜悦。这首小词仅三十几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如此曲折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读之令人沉醉。 深入探究———诗歌赏析 1.品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一句写出了词人的兴致之高、游玩之乐。“误入”两个字,承接上文的“沉醉不知归路”,流畅自然地表达了忘情纵性之乐。 深入探究———思考交流 2.“争渡”“争渡”两个短句子连用,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连用两个短句,表达了在日暮时,词人急于找路回家的焦急心情。 深入探究———思考交流 3.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了行船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深入探究———思考交流 4.“惊起一滩鸥鹭”妙在哪里?你从中能体会词人什么样的心境? 由于上文所说的“争渡”,所以才“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深入探究———思考交流 5.试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 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了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深入探究———思考交流 6.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这首词用词简练,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深入探究———思考交流 7.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