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目录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 1 2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CONTENTS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课程标准 1.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 2.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5.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6.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名词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科学涵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壹 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包含毛泽东思想 1.邓小平理论 (1)形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 (4)被写入党章:中共十五大。 (3)意义: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2)核心: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即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拓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①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这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之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一次全会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 ②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③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观点概括为12个方面。这些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个有利于”标准论等,进一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9个方面,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