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功名富贵,总把流光误 ———第23课《范进中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体会讽刺小说的特点。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把握作品的主题。 【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夸张、对比手法)。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把握作品的主题。 【学习过程】 1.作家作品 吴敬梓(1701年~1754年),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代表作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2.故事背景 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3.给文中生字加注音,注意古白话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理解下列词语。 进学: 中举: 作揖: 见教: 高邻: 桑梓: 唯唯连声: 狗血喷头: 万贯家私: 4.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是指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2)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 (3)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 。这是功名的起点。 (4)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乡试:乡试取中后称为 ,第一名称为 ,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会试: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 。 殿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 ,第二名俗称 ,第三名俗称 ,合称为三鼎甲。 5.读通课文,结合中心事件,根据文章内容,试着划分小说故事的情节,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一个层次的内容。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一课时 任务一:检查预习 1.理解下列词语。 进学: 中举: 作揖: 见教: 高邻: 桑梓: 唯唯连声: 狗血喷头: 万贯家私: 2.了解古代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是指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2)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 (3)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4)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乡试:乡试取中后称为 ,第一名称为 ,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会试: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 。 殿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 ,第二名俗称 ,第三名俗称 ,合称为三鼎甲。 任务二:梳理情节,看精彩故事 活动(一):结合中心事件,根据文章内容,试着划分小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