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与 朱 元 思 吴均 书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骈文”的文体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重点)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抓住富春江水绮丽多姿的特点来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难点) 3.感受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素养) 目 录 壹 走进作者 贰 解析课文 叁 深入探究 肆 总结拓展 走进作者 壹 新课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你知道吗,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走进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并称“吴均三书”。吴均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所“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 文体知识 骈文,也称“四六文”,起源于汉末,盛行于六朝,唐宋古文运动后渐衰。特点: (1)句式上,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两两相对; (2)声韵上,讲究平仄,韵律和谐; (3)语言上,追求华丽的辞藻,多用典。代表作:王勃《滕王阁序》、庾信《哀江南赋》。 骈文 解析课文 贰 通读课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字音字形 缥碧(piǎo)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ɡ) 嘤嘤(yīnɡ) 鸢飞(yuān) 戾天(lì) 经纶(lún) 字词辨析 1. 蝉则千转不穷 2. 窥谷忘反 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同“返”,返回。 通假字 字词辨析 1. 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乖张。 古今异义 2.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允许,也许。 字词辨析 猿则百叫无绝( ) 天下独绝( ) 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 动词,穷尽、断绝 形容词,绝妙 动词,向上 名词作状语,上,在上 绝 上 一词多义 一百许里( ) 猿则百叫无绝( ) 数词,指十个十 数词,众多 百 字词辨析 词类活用 1. 猛浪若奔( ) 2. 互相轩邈( ) 3. 望峰息心( )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字词辨析 词类活用 4.风烟俱净。( ) 5.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6.横柯上蔽( )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名词作状语,在上边 字词解析 文言句式 1.急湍甚(于)箭。 2.(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省略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