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单元解读。 一、第三单元单元目标: 1.阅读古代散文佳作,体会古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把握文章承载的文化观念,从中受到陶冶,汲取智慧、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深入研读单元选文,在反复诵读涵泳的基础上,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理解作者抒发情怀、表达思想的个性化手法,赏析文章的章法和细节;学习自主选择角度欣赏古代散文作品。 3.结合体验与思考,进行对比与联系,集中研习古代散文;全面、深入地认识古代散文的体裁特点、艺术手法和多样风格,并尝试接触、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 4.在研习单元选文的过程中,理解古人是怎样“修辞立其诚”的;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封书信,做到说真话,述真知,抒真情。 二、研习任务群: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意在让学生集中阅读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一理念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有以文言诗文为主体的单元所共有,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落实。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 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2.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3.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4.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5.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本单元在统编教材中的地位及教学方法: 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共有四个文言诗文单元,与必修教材一样覆盖了经史子集四部: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第二单元以先秦诸子的作品为主(《礼记》虽为西汉人所编纂,但反映的主要还是先秦礼制),可以视为必修下册教材第1课的拓展与深化;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第三单元是史传和史论,可以视为必修下册教材第2、第3两课和第16课的整合与延伸;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所选诗词从《诗经》直至两宋,与必修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同样具有反映“古代诗歌史”的意味,但时间跨度更大;本单元则综合选择了从西晋到明中期的六篇古代散文名作,体式变化多样,也略有“古代散文史”的模样。由此可见,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文言诗文单元都带有加深拓宽、比对归结的多重意图。值得一提的是,非议论类的文言散文是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的大宗,但在前四册统编教材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单元,相关选文也较少,作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散文单元,也是统编初高中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诗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单篇文章的阅读,应结合丰富的情境,设置具有研究性的学习任务。 统编必修教材对大情境、大任务设置的关注往往超过对单篇文章阅读的关注,随着课程结构板块的变化,在选择性必修部分,课程标准开始更多地强调对具体作品要“精读”“考察”“研读”,将学生的梳理、讨论、研究建立在对作品的深入阅读的基础上。这是一个非常切实的转变,它意味着必修阶段的学习需要在大情境、大任务的背景下对教学内容丰富的经典文本进行取舍、选取,而选择性必修阶段的学习就要特别重视阅读的精细度和深刻度,不然就谈不上研究。本单元是纯文言文单元,所选文章大都有相当的理解难度,在教学中不仅要就作品的思想、感情、脉、笔法等作细致的解读与全面的把握,还要适当旁及作品的文学史、文化史地位,还有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为展开较有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