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资料: 一、作者介绍: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二、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仲秋,陶渊明出仕为彭泽县令,只八十多天便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这次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陶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405),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三、了解文体: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序”以散体叙事,“辞”以骈体抒情,二者相得益彰。“辞”的部分是阅读的重点。作者反复铺陈、连续咏叹,抒写自己回归田园、重返自然的欢愉,也透露出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界,感受其骈偶押韵的语言特色。 魏晋时期,文坛上已开始流行雕饰堆砌之风,这篇文章却堪称其中的清流:虽然也锤炼语言,却不追求藻饰,不滥用典故,以淡雅生动为本;文辞精致,佳句甚多,却又不失素朴自然之美。研习时可反复诵读,涵泳品味。 四、以挖空形式提供学习任务单: (一)正音 轻飏〔yáng) 壶觞(shāng) 眄 流憩(qì) 矫(jiǎo)首 出岫(xiù) 景翳(yì)翳 西畴(chóu) 窈窕(yǎotiǎo) 遑(huáng)遑 耘耔(yúnzǐ) 东皋(gāo) 犹望一稔(rěn) (二)注释: 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表趋向的语助词。兮,语气词。 2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 3幼稚:指孩童。盈:满。 4缾(píng):同”瓶“,口小腹大的陶器皿。粟:小米,泛指谷类。 5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 6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7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8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9靡途:没有门路。 10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11诸侯:指州郡长官。 12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13见:被。 14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5惮:害怕。役:服役。 16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7眷然:依恋的样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