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换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 3.通过比较海波与松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4.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重点】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描绘固体熔化的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学习目标 3.2 熔化和凝固 1. 什么叫温度?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说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要点有哪些? 1.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平。 知识回顾 课堂导入 春暖花开,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夏日,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来学习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物态变化。 新课引入 1. 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自然界中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 知识点 物态变化 1 (1)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质,如钢铁、石块等,一般称之为固体; (2)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如水、煤油等,一般称之为液体; (3)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如氧气、水蒸气等,一般称之为气体。 新知探究 浇铸 通常呈气态的氧气、氦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 通常呈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温度很高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 2. 物态变化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 物态变化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1)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体形状的改变和物质状态的变化不是一回事,物体形状的改变不是物态变化。 新知探究 下列情景中,哪个过程属于物态变化( ) A. 铁棒放在火炉中被烧红了 B. 铁丝被折弯了 C. 窗户上的玻璃被打碎了 D. 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 典型例题1 解析 铁棒放在火炉中被烧红,温度发生了改变,但状态没有发生改变;铁丝被折弯,形状发生了改变,但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玻璃被打碎,玻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小雪人“流汗”,是水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发生了物态变化。 D 不断有烛油往下流,烛油冷却后又变成了蜡块。 蜡烛先由固态变成液态,然后又由液态变成固态。 1. 熔化和凝固的现象 (1)将蜡烛点燃。 知识点 熔化和凝固 2 (2)夏天,将一小块雪糕放在盘子里。 雪糕逐渐小了,雪糕由固态变成液态 (3)将通电加热的电烙铁放到松香上,然后拿开。 部分松香由固态变成液态,拿走电烙铁后,又慢慢变成了固态。 松香先由固态变成液态,然后又由液态变成固态。 (4)将半碗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后过一段时间取出。 碗中的水结成了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 固体被加热可以变成_____,液体冷却可以变成_____。 液体 固体 2.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如给糖块加热,糖块熔化成糖水。 (2)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如水结成冰。 熔化 凝固 固态 液态 气态 1.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所以用火字旁“熔”。例如,给糖块加热,糖块熔化成糖水。 2. 溶化是指固态物质在液体中分散开来,最后变成液态的混合物的现象,要发生溶化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例如,食盐溶于水,形成盐水。 3. 融化特指冰、雪、霜等受热后化成水(物态变化中不用)。 在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