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10481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4-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2487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2.《古诗三首》 乃 nǎi 示 儿 【宋】陆 游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 / / / / / / / / / / 讲:2分钟 ←给儿子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与万事万物都无关了,只是痛心没有亲眼看到全国统一。 同“原”,本来。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讲: 一、译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例题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抒发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统一祖国的强烈渴望。 讲: 二、内容理解 点拨: 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技巧+写出了什么内容/描绘了什么景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 南宋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平定中原的那天,在家祭时千万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不要忘记。“无”同“勿”,不要的意思。 你们的父亲。 讲: 一、译文 例题2:诗人留下的遗憾和遗愿分别是什么? 遗憾:“但悲不见九州同。” 遗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表达了诗人渴望看到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讲: 二、内容理解 点拨: 答题模式:先回答两方面内容分别是什么,再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 →旅店。 讲: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 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邸 熏 dǐ xūn / / 汴 biàn / / / / / / →旅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望不到头,西湖的轻歌曼舞什么时候才能停下呢? 何时,什么时候。 停止,罢休。 讲: 一、译文 例题3:“休”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人们一味追求享乐的心痛,而且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的愤慨之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讲: 一、译文、内容理解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暖风把游人们吹得好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仇家恨简直是把杭州当做成了故都汴州。 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讲: 一、译文 例题4:“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和“游人”分别有什么含义?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在这里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 讲: 二、内容理解 点拨: 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例题5:说说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醉。醉”字承接“熏”字,把纵情歌舞的“游人”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写出了“游人”的丑态,突出了作者的愤慨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讲: 二、内容理解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 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材。 亥 hài / 恃 shì 喑 yīn 擞 sǒu / /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意】要使中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就要依靠风雷激荡般的重大改革,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的局面毕竟让人悲痛。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 讲: 一、译文 例题6: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