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试卷(B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yì) 解放(jiě) 微不足道(wēi) B.医疗(liáo) 极端(duān) 拈轻怕重(zhān) C.鄙薄(báo) 纯粹(cuì) 漠不关心(mò) D.冀南(jì) 派遣(qiǎn) 冷冷清清(qīng)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狭隘”的“隘”应读“ài”,而不是“yì”。 B.“拈轻怕重”的“拈”应读“niān”,不是“zhān”。 C.“鄙薄”的“薄”应读“bó”,不是“báo”。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对《诫子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主要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把“静”和“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从语言特点看,本文句式运用了整句,增强了节奏感。 C.从写作手法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D.文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答案】B 【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本文句式并非主要运用整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形式整齐的句子。而《诫子书》的语言更多是散句,行文自然流畅,并非以整句增强节奏感,该选项理解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品析语言特点。品析文章语言特点,可从以下角度入手:用词角度;句子特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角度;语体角度;情感角度。 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B.看着鸡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小朋友们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陈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 D.满屋的东西都闪光耀眼,使人头晕目眩。 【答案】B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小心翼翼: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B“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边“笑了起来”意思重复。C一丝不苟: 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D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种类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另外,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等。 4.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设问)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答案】B 【知识点】夸张 【解析】【分析】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有问有答,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该判断正确。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把“夺取全国胜利”比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非夸张,该判断错误。 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意思是“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答案就在问句中,该判断正确。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