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16366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6《永久的生命》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10-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404539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永久的生命,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永久的生命 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领会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这一积极的人生观。 严文井(1915-2005)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 ①1931至1945年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②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郑州危急,武汉震动。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③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 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本文写于1942年,是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当时日本侵略者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反动派也欺压百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以议论说理为主,也称“议论散文”“说理散文”。以哲理见长,仿佛与读者面对面推心置腹地交谈,披露思想历程,讲述人生感悟,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臼齿( ) 凋谢 ( ) 洗涤( ) 炫耀 ( ) 消逝( ) 卑微 ( ) jiù diāo dí xuàn shì bēi 蔓延: 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臼齿: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消逝: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1 本文的论述对象是什么? 2 这个对象有什么显著特点? 3 作者对这个对象持什么态度? 生命 永久 赞美 1.从每段摘选词语,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 2.思考、梳理作者的文章思路。 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用原文中语句回答) 1.从每段摘选词语,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 先抑后扬 可怜→ 感动→ 感谢→ 赞美 2. 思考、梳理作者的文章思路,给文章分层。 生命的易逝 (1) 生命的永久 (2-4) 赞美生命 (5) ↓ 正面论证 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用原文中语句回答) 因为“它充满的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严文井认为,个体的生命是这怎样的?人类的生命是怎样的? 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类的生命则是永久的、不朽的。 2.第三段的“分开来”和“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分开来”指个体生命;“合起来”指整体生命。 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这句话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何以成为奇迹?指个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也指“凋谢”与“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生命的协奏曲,让人慨叹。 4.从文章的情感变化来看,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是怎样的? 积极,生命如此易逝却又如此坚韧,从散文中可以领悟到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1、作者赞美生命,但文章第一段却感叹时间的流逝,生命短暂,说“我们非常可怜”,给人的感觉消极、悲观,且最后一段却盛赞生命就是“奇迹”。作者为何要这样写 属于什么写作手法? 先写生命易逝,并感叹“我们都非常可怜”,感情转入低谷,第二段却笔锋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将我们带入永久生命的美好视野。完美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