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33701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教学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86098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 cover
(课件网) 欧阳修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的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这组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安徽颍州西湖时所作。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二十二年之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从43岁至颍州到65岁归颍定居,欧阳修在颍州居住的日子共有3年多,也因此对颍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晚年致仕后,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水风光,把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写下了纪游写景的组词《采桑子十首》。 创作背景 zhào wēi yí dī shēng liú li lián yī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 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诗文朗读 文体知识 词,古代一种文体,产生于( ),兴盛于( )。词本来是配乐演唱的诗,所以被称为曲词、曲子词;后来演化为一种与诗相对的文体,又被称为诗余;因为词的句式字数长短不一,所以也被叫做长短句。 文体知识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 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下片:主要写水面风景 整体感知 轻舟 短棹 西湖好,绿水 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 笙歌处处随。 今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隐约 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轻便的小船 划船用的小桨 清澈的水 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湖里花草散发出芳香 诗文研读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安谧 恬静 总摄全篇 点明题意 直抒胸臆。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 动静结合 ﹏﹏﹏﹏ 湖心经水面到堤岸,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泛舟西湖的欢乐情调表现出来。“隐隐”“处处”轻舟的流动感。 视觉 听觉 无风 水面 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 涟漪,惊起 沙禽 掠岸飞。 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今译: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水的波纹 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掠过水面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