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3不简单的杠杆 教学内容 (六年级) 课时安排 第课时 (共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杠杆实验,知道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认识到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2.科学思维:用判断大石块能否被撬动的方法,能区别省力杠杆和不省力杠杆。 3.探究实践:在用杠杆撬动大石块的过程中,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会分享自己的观点。 4.态度责任:通过杠杆实验,培养对生活中杠杆这一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并用图示记录撬动大石块的装置。 难点: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的装置。 教具学具 教师: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课件 小组: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学习单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聚焦:(预设5分钟) 1.出示书本图片,请学生观察这个工人在干什么。 2.揭示:像工人手里这样的一根铁棒称为“杠杆”。 3.提问: (1)你在生活中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 (2)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预设:它可以让我们撬起东西更方便,更加省力;它也可以改变了用力的方向等)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前概念,初步感受杠杆。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学习单] (一)利用小石块和木棒撬动大石块 1.谈话:杠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可以通过像斜面一样模拟测试的方法来知道杠杆的作用。我们有以下材料: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用这些材料设计成一个杠杆装置,利用小石块把大石块撬动起来呢? 2.小组内思考、讨论设计方法。 (预设:按照跷跷板的方式设计,木块靠近小石块或者在中间,不能撬动大石块,慢慢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移动木块位置可以改变撬动情况) 3.小组间交流设计方法。 设计装置:木块放在木棒的下面,大石块放在木棒的一端,小石块放在木棒的另一端。木块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 4.小组按照这个方法试一试。 教师提示:石块较重,注意安全,不要砸到手。 (预设:小组内都将木块靠近大石块,都能撬动大石块) (二)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1.谈话:我们已经能够撬动大石块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2.小组合作一起试着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预设:小组都能按照撬动方法尝试着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3.谈话:我们已经尝试过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有了经验,接下来再做一次测试,在撬动过程中着重观察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并记录,同时把杠杆装置图用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多测试几次,以获得更多的实验发现。 4.小组一起操作测试,并记录。 (三)研讨,思考更多关于杠杆的作用 1.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交流: (1)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能成功地将大石块撬动到B点?杠杆在撬动中有什么作用? (2)测试过程中,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 2.小结:(1)木块离小石块近,不能撬动大石块。(2)木块靠近大石块,能撬动大石块。(3)木块越靠近大石块,越容易撬动大石块。(4)木块立起来,大石块撬得更远。 像木块这样,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而不移动的点叫支点;像大石块这样,在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像小石块这样,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设计意图: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的装置。 三、拓展(预设:3分钟) 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些图片中那里有运用了杠杆,它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预设:撬棍,增大了力的作用;打捞网,扩展了力的作用范围;塔吊,省力) 2.交流: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杠杆?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像杠杆这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