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体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学习难点】 1.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2.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过程】 1.达标练习 (1)消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和 。 (2)新闻的主要特点是: 、 和 。 (3)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 ,“胜利南渡”点明了 。 2.要点回顾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 3.问题展示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五要素”。 (2)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3)揣摩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b.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c.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4)“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4.课堂总结 这则消息毛泽东主席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文章短小精悍,一气呵成,仅用了两百多字便对渡江战役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 5.拓展交流 (1)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备注: (2)学习这则新闻,你可联想到毛泽东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哪些诗句?给你怎样的感悟或启示? 参考答案 1.达标练习 (1)标题、导语、主体; (2)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渡江已取得胜利 2.问题展示 (1)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如何”,(1)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2)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3)A“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出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B“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的恰当地配合,凸显了我军攻势迅猛、势如破竹。 C景的“平”和“静”,衬托出我军的从容镇定;“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则更是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 (4)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3.拓展交流 (1)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