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43583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39538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4课,历史上,疫病,医学,成就,教学设计
  • cover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场景和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与情感,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丰富学习体验,塑造良好的价值观与历史思维能力。将史料教学与历史情境、现实情境相结合,发展学生辨别、分析、认识、总结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与历史解释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为“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根据史料,认识历史上的重大疫病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知道古人抗疫措施与公共卫生的发展。梳理中国医药典籍与临床治疗成果,认识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了解近代西医的发展和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认识中西医的交流互鉴与中医的近现代发展。2.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从医疗与公共卫生角度,认识人类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本课分为三个子目:第一目“历史上的疫病”,阐述历史上各种的疫病带来的影响,以及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的发展;第二目“中医药的成就”,梳理中医药学从古至今的重要成就;第三目“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介绍近代西医的发展和鸦片战争后西医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本课将选“疟疾”作为线索,对三个子目内容进行重构,打通古今疫病与中西医学。板块安排为:第一部分“肆虐千年”从古代的疟疾对历史的影响,第二部分“何以应对”中西医对疟疾的治疗,第三部分“殊途同归”在交流互鉴中创造“天下无疟”的世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面向把历史作为选考科目的高二学生讲授。在初中,学生已经零散地学习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要》”“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等医疗史相关知识。在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初步了解过“《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唐本草》”等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也在《中外历史纲要(下)》里,学习过“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疾病的传播”,了解黑死病是文艺复兴的背景之一。学生经历过新冠疫情,对疫病与公共卫生有了更深的感受与认识,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感受与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疫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但是,学生对于医疗史仍较为陌生,需要选取具有一定趣味性、生活性的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史实、分析材料,认识疟疾等历史上的疫病及其给人类历史带来的影响,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战争等对于疫病传播的影响;2.通过表格,厘清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过程与重要成就,树立文化自信,对比西医在近代的发展过程,认识中西医各自的特点及共性;3.通过合作探究,从近代以来的中西学之争认识中西文化的碰撞,从中西医的交流互鉴的过程思考中西医如何殊途同归、中西文化如何实现融通,意识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认识中西医的交流互鉴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疟”与甲骨文的渊源【讲述】王懿荣曾患疟疾,药方里有“龙骨”。他发现上有许多有规律的符号,认为这可能是商代文字,因此,开始收集和研究。因此,王懿荣被称为“甲骨文之父”。【过渡】在甲骨文中也可以找到很多有关疫病的记载。“疟”字就在其中,这个字形象地猛虎吞噬活人的场景,以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