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45698

8.2《登高》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4-10-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532368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登高,课件,4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杜甫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素养目标 高考导航 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抓住意象品味诗歌沉郁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体会诗人圆熟的律诗创作技巧。 3.背诵这首诗。 1.从律诗看:这首诗被赞为“古今七律第一”,通过学习此诗掌握律诗的起、承、转、合知识,可以更好地应对律诗类题目。 2.从名句默写看:本诗是新课标推荐背诵的篇目之一,高考多次考过,要在理解诗句含意的基础上准确背诵默写。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2019年浙江卷、江苏卷等都考查过。 3.从作者看: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在近年高考中常有考查,是备考的重点,尤其是他的律诗要多读多背。如2020年新高考全国I卷《赠别郑炼赴襄阳》,2019年天津卷《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等。同时,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也是高考作文的经典素材。 4.从影响看:杜甫的诗歌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杜甫作品的特点及风格是后代学者关注研究的对象,他们的文章也可能被选为高考现代文阅读材料。如2019年全国Ⅱ卷就摘编了叶嘉莹的《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壹 课前预习全解 题目解说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这首诗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 作者介绍 杜甫早年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后寓居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发生后,他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故后世称其为“杜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作者介绍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①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玄宗开元十九年(731),19岁的杜甫开始漫游吴越,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天宝三载(744)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后又游历梁、宋、东鲁等地。此时的杜甫壮志凌云,仗剑远游,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望岳》 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 作者介绍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②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钥)的官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作者介绍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③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奔肃宗,中途被安史叛军俘获,押到。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任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言宰相房琯事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作者介绍 杜甫的一生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④西南漂泊时期(49~59岁):随着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到成都定居浣花溪畔,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严武死后,他再度漂泊,在夔州居住两年,继而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于湘江舟上。这时期,代表作有《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