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溜索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是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小船无法横渡惊涛怒浪的怒江,从前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 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细读小说,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他的小说短小精悍而不失思想的深度,语句简洁明快,短句刚健,善于用多个剪辑的小镜头来建构小说的背景图画,独具特色。 代表作有《遍地风流》《棋王》等。 走进作者 阿 城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又称潞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怒江目前是中国唯一一条没有建造水电站的河流。 怒江 知识链接 溜索,是一种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它以一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可分为平溜和陡溜等。常见于山地,如中国的横断山脉。除渡人外,亦可渡货物、牲畜等。 溜索 知识链接 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 马帮 知识链接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其特点是篇幅短小、内容繁杂。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括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代表作品有《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知识链接 磕( ) 腮( ) 跺( ) 懒懒( ) 盘桓( ) 涓涓( ) 蓦地( ) 锱铢( ) 顷刻( ) kē sāi duò lǎn huán juān mò zī zhū qǐng 字音字形 逗留,徘徊;回环旋绕。 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牲口驮着的货物。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细水慢流的样子。 出乎意料地;突然。 盘桓 涓涓 蓦地 锱铢 驮子 战战兢兢 词语解释 开端 发展 高潮 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马帮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我”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 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层次结构 文本探究 开篇写到怒江峡谷的险峻,请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片段一:先是听到声音“隐隐喧声腾上来”,然后是“我”远眺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再俯瞰江面“蓦地心中一颤”,将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从多个角度烘托出怒江峡谷的险峻气势,展示了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文本探究 片段二:通过“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等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初次面对峡谷时的震颤、惊恐,让读者身临其境。 作用: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特别是马帮汉子的彪悍和野性,他们常年穿行在这样的险境,却潇洒自如,举重若轻,表现了云南人民的勇敢无畏和智慧。 文本探究 找出文中描写牛的文字,思考这与描写人物有什么关系 (1)溜索前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失神、浑身发抖,这些描写生动地体现出牛此时的惊恐失态之状。牛的惊恐与“我”的“战战兢兢”相互映衬,从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正衬) 文本探究 (2)溜索过程中,牛“叫不出声”,屎尿失禁,而赶牛溜索的汉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