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素养目标 高考导航 1.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把握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2.诵读这首词,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品味词的音韵美,思考词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 3.背诵并默写全词。 1.从表现手法看:衬托、用典、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用到的表现手法,也是诗歌备考必备的知识点,要通过学习这首诗系统掌握这些知识。 2.从名句默写看:本课是高考重点,近些年常常考查。如2017年天津卷。这首词是新课标推荐背诵的篇目之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背诵默写。 3.从作者看:苏轼的作品是备考的重点,尤其是他的诗词在近年有所考查。如2017年全国Ⅱ卷《送子由使契丹》,2015年北京卷《醉翁操》等。2020年全国I卷的文言文阅读还考了《宋史·苏轼传》。同时,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精神也是高考作文的经典素材。 壹 课前预习全解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揭示该词所写的是词人游览赤壁,追念古人。本词是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时,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赤鼻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东汉末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赤壁市。 题目解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作者介绍 嘉祐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蜀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后因奔母丧回蜀,嘉祐四年(1059)再度赴京并在朝廷任职,这期间苏轼写了大量策论,要求改革。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被派往多地任地方官。王安石罢相后,一些新派官僚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乘舆(乘舆,皇帝出行时乘坐的车子,代指皇帝)”“包藏祸心”,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侥幸被释,贬谪黄州。元丰八年(1085),苏轼被调回京都任职,与旧党发生分歧。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元祐六年(1091)被召回,不久被寻隙诬告,派往地方任职。苏轼被一贬再贬,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作者介绍 思想上,苏轼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也有超然物外、乐观旷达的佛老思想和虚无主义的消极态度,儒、佛、道三家哲学思想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苏轼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画墨竹、枯木、怪石等,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作者介绍 主要作品:《东坡乐府》《东坡易传》《东坡七集》等。 作者介绍 本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后所作。当时苏轼因以诗文讽刺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结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和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遂作词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感慨。 写作背景 豪放派,宋词流派之一,与婉约派相对。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诗的是苏轼。豪放词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气势雄浑,思想豪放不羁,不拘守韵律格调。到南宋时,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