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代日本 第11课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社会状况;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其影响;掌握武士集团与幕府统治形成的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2.从大化改新的背景中理解内因、外因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提高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认识到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理解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学习他国长处以发展自己的明智之举,并认识到一个国家应该善于借鉴与学习。 学习目标 壹 大和政权—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速读课本,找出与时间轴上时间对应的事件 1-2 世纪 646年 12 世纪 1868年 5 世纪 608年 奴隶制小国林立 大化改新开始 出现“天皇”一词 大和统一日本 幕府统治时期 壹:大和政权———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日本的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特点: 地理环境影响: 壹:大和政权———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1.地理位置环境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岛国,岛屿众多、山地众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便于畜牧业发展,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1世纪-2世纪 3世纪 5世纪 兴起: 大和出现: 实现统一: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3世纪中叶奴隶制国家“大和国”出现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壹:大和政权———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2.发展历程: 5世纪,大和政权 基本实现了统一。 虾夷人占领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汉书·地理志》 (239年)十二月,诏书报倭女王曰:“……今以汝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装封付带方太守假授汝。”《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兴起相对较晚 与中国文明联系密切 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这个国家? 最高统治者:“大王” 王室 贵族 组织形式—部 3、大和国的统治: 壹:大和政权———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部民地位近似奴隶,部民制是大和政权的经济基础。 统治: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土地私有制 私有领地 私有领地 实质:奴隶主贵族统治 贰 大化改新 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建立与发展 二、大化改新———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建立与发展 1.大化改新的背景 材料一:大化前夕,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强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强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当时,氏姓贵族征伐新罗、营造宫苑、陵墓、寺院,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广大部民苦不堪言。不堪忍受痛苦的部民的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据《日本书纪》整理 材料二 :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三 :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对于人口不足300万的日本,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当大。使节团成员中有外交官员、僧侣、留学生和工艺、艺术等各方面的人才。 ①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中臣镰足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儒、佛等多家学说,吸收新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