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59816

13 唐诗五首《野望》 课件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60080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唐诗,五首,野望,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野 望 王绩 ———怅望无知己,幽怀忆古贤 整个唐朝,留下姓名的诗人多达2400人。 猜一猜:唐朝“第一位诗人”是谁? 文中子说 隋朝大儒 经学大师 王通 初唐四杰 《滕王阁序》 王勃 唐朝第一位诗人 三仕三隐的酒徒 兄弟 叔祖 王绩 作者名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普遍被视为唐诗的开创性人物。他是隋大儒王通之弟,初唐诗人王勃的叔祖父。 王绩生性孤傲,一生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 三隐。他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 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代表作 《野望》取境开阔,风格清新,属对工整, 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文人轶事 隋朝末年,王绩担任扬州六合县丞。因时局动荡,自身又好酒误事,屡遭弹劾。他索性托辞风疾,辞去官职,回乡归隐。 王绩:一个三仕三隐的“酒徒” 一仕一隐 王绩的一生尤喜纵酒。他的“三仕三隐”,都与酒有关! 文人轶事 王绩:一个三仕三隐的“酒徒” 二仕二隐 唐朝新立,武德年间,朝廷为收买人心,召回曾在隋朝做官的官员。王绩被征召至门下省待诏,特判每日供其三升美酒,时人号为“斗酒学士”。 太宗贞观四年,因其兄王凝得罪朝廷重臣,兄弟俩不再受到重用。王绩遂又托疾罢归。 文人轶事 王绩:一个三仕三隐的“酒徒” 三仕三隐 贞观十一年,王绩又以家贫赴选,为太乐丞。朝中一位善于酿酒的官吏名叫焦革,每日给王绩送来美酒。 两年后,焦革和他的妻子相继去世,无人再送酒给王绩,他因此感叹道:“天乃不令我饱美酒。”于是再一次弃官还乡,隐居于东皋,再未出仕。 这首《野望》,便是作于诗人隐居东皋之时。 创作背景 野望 题·解 郊外,村外 往远处看 题义:在山野向远处看秋景。 诗歌诵读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 ɡāo xǐ 你觉得哪个字可以作为“诗眼”? 理解诗意 东皋 薄暮 望,徙倚 欲何依。 地名,作者隐居的地方。 傍晚。 水边高地 徘徊 诗 文 大 意 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薄:接近 理解诗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 落晖。 落日 诗 文 大 意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 犊 返,猎马带 禽 归。 理解诗意 小牛。这里指牛群。 泛指猎获的鸟兽 诗 文 大 意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骑马驰过我的身旁。 理解诗意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 *采薇 。 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诗 文 大 意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典故资料 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相传,周武王灭商后,商朝旧臣伯夷、叔齐不愿在新朝为官,隐居至首阳山,“耻食周粟”,采摘野菜而食,最后饿死。 后来,人们用“采薇”比喻隐居不仕的生活。 诗句赏析 东皋 薄暮 望,徙倚 欲何依。 “望”的地点 “望”的时间 既点题,又引出下两联的写景。 “望”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有何作用? 首联刻画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的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徘徊不定的场面。 作用:①以“望”字点题,交代了“野望”的时间、地点;②表现了人物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③奠定了全诗孤独、抑郁的感情基调。 诗句赏析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寄寓着诗人怎样的情怀?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颔联是对远景的静态描写,描绘出一幅枯叶漫山遍野、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同时也是寓情于景,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