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60197

7、溜索 课件(共53张ppt)

日期:2024-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87253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溜索,课件,5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7、溜 索 作者:阿城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小说以独特的视角,用凝练的语言,有致的节奏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由怒江第一湾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经云南入缅甸,最后注入印度洋。进入云南境内以后,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4000多米,平均相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 溜索,是一种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它以一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渡河者把皮带或绳索系于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借倾斜之势滑过河。可分为平溜和陡溜等。常见于山地,如中国的横断山脉。除渡人外,亦可渡货物、牲畜等。 马帮,就是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面对险恶而随时变化的环境、生死与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马帮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 溜 索 阿 城 学习目标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知人论世 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作家、编剧。其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惯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 代表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 著有小说集《棋王》《遍地风流》。其中系列短篇《遍地风流》具有散文化倾向。 除小说外,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1986年,凭借电影《芙蓉镇》入围第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生字词 盘桓( ) 蓦地( ) 扭绞( ) 锱铢( )角枢( ) 顷刻( ) 黏汗( ) 战战兢兢( ) huán mò jiǎo zī zhū shū qǐnɡ nián jīnɡ 稠(chóu) 瞟(piǎo) 腮(sāi) 坠(zhuì) 呕(ǒu) 溅(jiàn) 跺(duò) 鬃(zōng) 滇西(diān) 黏汗(nián) 呼哨(shào) 拽起(zhuài) 铃铛(líng dang) 动弹不得(tán) 涓涓细流(juān) fǔ(俯)身 脑suǐ(髓) 绝bì(壁) 千jūn(钧)之力 【蓦地】陡然地;让人感到意外。 【盘桓】徘徊;逗留。 【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千钧之力】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锱铢必较】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现代多用于形容维护公平权益,做事严谨细致。 整体感知 一、通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9):“我”和驮队一道来到怒江边,准备溜索过江。 第二部分(10—24):在首领的指挥下,驮队陆续溜索过江。 第三部分(25):过江后,驮队继续上路。 二、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开端: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首领指挥,决定溜索。 高潮:溜索过程,惊险无比。 结局:顺利溜索,再次上路。 三、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分析人物 一、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