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61075

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12-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683554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彰显战争胜利的自信。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收到捷报后胜利的喜极而泣。 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讽刺将领腐败无能。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有关战争的诗--《诗经 秦风》中的《无衣》。 战争是古代诗人常写的主题之一,古代描写战争的诗句: 情景导学 秦风·无 衣 选择性必修上 传唱不休的军中战歌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壹 贰 叁 教学目标 壹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内容分类 手法分类 句式特点 回顾《诗经》的有关知识 风: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赋:直接铺陈叙述 重章叠句 反复咏唱 雅:即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 31篇)和小雅( 74篇)。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比: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颂: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 兴: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背景介绍 秦 风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为秦地民歌。秦,古秦国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部,包括西汉水流域大部),东周初,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 VS 秦国 西戎 保家卫国 解题 《秦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秦地民歌。本诗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 贰 品读战歌 体会情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 1、听范读,把握节奏和语调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 2、再读诗歌,揣摩情感 (基调:慷慨雄壮) 任务一:诗中有哪些变化?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思考: 1.“同袍”“同泽”“同裳”是否重复?意在表达什么? 2.“戈矛”“矛戟”“甲兵”是否可以调换顺序?意在表达什么? 3.“同仇”“偕作”“偕行”能不能调整顺序,有何含义? 文本分析 任务二:“同袍”“同泽”“同裳”是否重复?意在表达什么? 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与子/同裳。 “袍、泽、裳”的变化, 是指从外袍到内衣、从上身到下身, 大家皆可共享。 这种看似具体细化的表述, 实是对三个不变的“与子同”的升华 。 意在表达战士们肝胆相照 、不分彼此、同生共死。 文本分析 任务二:“戈矛”“矛戟”“甲兵”是否可以调换顺序?意在表达什么? 修我/戈矛。 修我/矛戟。 修我/甲兵。 描写了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戈矛、矛戟、甲兵”三个词描写了从手拿的武器到身穿的防护,表明武装完备、防御完善,从侧面也衬托敌军实力强劲。 意在表达战士们更要万众一心、齐心备战 文本分析 任务二:“同仇”“偕作”“偕行”能不能调整顺序,有何含义? 无衣 与子/同仇! 与子/偕作! 与子/偕行! 思想一致———共同对敌 你恨谁我恨谁 行动一致———你干嘛我干嘛 方向一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