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真实的自己》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知道自己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等多个方面。 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 2.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我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接受自己的不足和不完美的豁达心态,减少自我否定和焦虑情绪。 3. 行为目标 教会学生一些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如自我反思、他人评价、心理测试等,能够主动地了解自己。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提升自己,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让学生掌握多种自我认知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积极的自我观念。 2. 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挖掘自己潜在的特质和需求,实现更全面、深刻的自我认知。 引导学生将自我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积极调整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自我认知的相关知识和概念,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活动体验法:通过各种活动,如自我画像、优点轰炸、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自我认知的过程。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他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加深对自我认知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自我认知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资料。 2. 准备一些绘画工具,如彩笔、画纸等,用于自我画像活动。 3. 制作优点卡片和不足卡片,用于优点轰炸和自我反思活动。 4. 设计一些心理测试题目,如性格测试、兴趣测试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下表现出不同性格和行为的视频。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那你们觉得他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呢?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在不同场合下是不是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了解真实的自己,并在黑板上写下课题。 (二)认识自我认知(8 分钟) 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讲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身体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水平、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强调了解真实的自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优势、改进不足,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了解自己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加深学生对自我认知重要性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自我认知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给出讨论问题:“你觉得自己目前对自己了解多少?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自己的?”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自我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入的过程。 (三)自我探索方法(12 分钟) 1. 自我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思考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行为表现、情绪感受和思想变化。 给学生发放优点卡片和不足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分别写下自己认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写好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写的内容,并简单说明为什么会认为这些是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要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过分夸大或忽视。 2. 他人评价 开展“优点轰炸”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围坐成一圈。每位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