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单元人文主题] 铭记家乡,认同文化 家乡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家乡文化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喜爱家乡的理由何止千百条。家乡是生命的摇篮,记载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带给自己快乐的童年和充满乐趣的美好青春。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故乡之思,永远都会萦绕在游子的心怀。在他们看来,家乡是他们心灵的依靠、感情的寄托。家乡是缕阳光,冷寂时可以寻得温暖;家乡是个港湾,孤单时可以停泊靠岸。 我们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铭记家乡,认同家乡文化。 [单元学习任务] 1.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2.了解访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有关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技巧等;提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帮助完成本单元要求的学习活动,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常见工具书和网络,根据一定的目的,查阅所需信息资料,快速定位信息。 4.学会从现象中提炼有价值的典型问题,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根据事实说话,学会论证说理;学会分析梳理材料,提炼研究发现,了解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一般要素并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培养自己理性思考、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 [主题阅读] 要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云雾缭绕中,不时一声鸟啼打破静谧。沿着碎石小径拾级而上,推开栅栏,一座精致的小楼浮现眼前。谁能想到,两年前破败不堪的农家小院,如今摇身一变,竟成了网红民宿。随着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民宿、田园综合体等旅游新业态正在重庆多个乡村蓬勃兴起,创客、资本等各方力量正给农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在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民俗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重庆乡村民宿和田园综合体等旅游新业态的迅速兴起充分说明,通过传承民俗文化,以风情小镇、特色村落、诗画田园吸引八方来客,是发展旅游经济、留住乡情乡愁的最佳途径。 传承民俗文化要因地制宜。我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各异,民俗文化亦不尽相同,各地民间风情、古建遗存、传统技艺、古树名木千姿百态,原生态的乡愁符号比比皆是。重庆很多乡村坚持因地制宜,把传承民俗文化与发展旅游经济有机结合,以民俗文化为载体,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既为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开辟了新的通道,让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 传承民俗文化要融入现代元素。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感受乡风乡情,留住浓浓的乡愁,就必须在传承民俗文化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要立足于乡村历史文化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际,整合自然、文化、产业资源,将民俗文化与环境特色、人文景观等进行有机融合。同时,通过培育良好的乡风民风,让家庭和睦、民风淳朴、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根植于民俗文化的土壤,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无疑,民俗文化只有在融入现代元素的基础上,结合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独辟蹊径,才能促进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 传承民俗文化要留住乡愁。建设美丽乡村,最重要的是保护和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