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78142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随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11-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12544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答案,练习,三随,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以下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文物保护文件有( ) A.《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B.《古物保存法》 C.《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 D.《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 2.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世界遗产包括( ) ①文化遗产 ②自然遗产 ③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④前人有意留下的财产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古代文明的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迹都代表着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其价值得到世界的肯定。以下属于古代文明遗迹的是( ) ①雅典卫城 ②佛罗伦萨 ③阿布辛拜勒神庙 ④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在金字塔内可以长生不老 B.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建筑水平的高超 C.埃及文明的伟大与不朽 D.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5.2003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说,人口生态学家威廉·萨瑟兰对6809种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进行统计后发现:“根据人口规模和下降趋势来看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比鸟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B.《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C.《世界遗产公约》 D.《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6.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 ) A.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B.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 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 7.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全国各族民众共同的文化财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材料旨在说明( ) A.文化遗产提升了全国人民的创造力 B.公众是我国遗产保护的唯一力量 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D.公众参与是遗产保护的内在需求 8.下图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某运河的部分评价。此运河是( ) 婉蜒流淌360公里,各类船只通过运河在地中海和大西洋间穿往来,……创造了世界现代史上最具辉煌的土木工程奇迹。运河是在1667到1694年间挖掘出来的,它为工业革命开辟了一条航线。 A.通海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米迪运河 D.苏伊士运河 9.《世界遗产公约》中对遗产的描述并未使用惯用的“国际”一词,而采用“世界”一词来表达。这不仅突出了“普遍的共同价值,也使文化遗产获得了超越文化民族主义来理解多样的、唯一的地球的眼光”。由此可见,公约的推行( ) A.促使文化遗产摆脱了民族属性 B.旨在加强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D.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10.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国的非遗工作应实行“活化”保护。在政策指引下,敦煌研究院主持了敦煌数字博物馆的创建、西悬洞窟的人行栈道及保护性展示设施建设工程。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科技的运用丰富了文化遗产内涵 B.文化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 C.合理利用是遗产保护的首要原则 D.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重 11.下图为位于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