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8532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47254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
  • cover
(课件网) 晚 春 导入 春景 韩愈 人物简介 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文章巨工”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合称“韩柳”,与孟郊合称“韩孟”。 代表作品有《春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于唐元和十一年(816),此时韩愈已年过半百(49岁)。他此时在官场上是处于不得志的时期,作者也是想借此诗来表达心中慨叹之情。本诗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这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 初读 晚 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 七言绝句 初读 晚 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 翻 译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不久归:将结束。 斗:竞争,比赛。 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翻 译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树的果实。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懂得。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赏析 “知春”“斗芳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并以此来表达对春天的留恋。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给人以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启示。 1.诗歌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请用自己的话语描绘一下。 思考 景致: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暮春时节,花草树木好像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最好的美好时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都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2.请简要赏析此诗的三、四句。 思考 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化作雪花随风飘舞。 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思考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4.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 思考 拟人修辞手法。 把“草树”写得有知觉,知道春天将归去; 百花“斗”艳,写出花儿像人一般竞相展示自己的美丽; “无才思”“惟解”赋予了“杨花榆荚”人一般的情感。 5.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 ①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对春天将尽的留恋之情(或者惜春之情)。 《晚春》中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理解性默写 《晚春》中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 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诗句是?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主题思想 诗人通过描写“草树知春”、惜春争艳的场景,表达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与珍惜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间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再次朗读 晚 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 拓展积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描写春天的诗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 拓展积累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