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86945

3.6 天地之间的歌(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01-0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210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年,六年级,音乐,2012,人教,2025
  • cover
《天地之间的歌》 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天地之间的歌》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著名作品《望天门山》。这首诗以"天地之间"为主题,描绘了诗人观赏天门山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大自然的景物与自己的情感巧妙融合,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理念。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古典诗歌的审美魅力,还能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展自身的审美视野和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但是,对于诗歌所蕴含的哲理性内涵,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索。同时,他们正处于审美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时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文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能够感受古诗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领会作品的情感韵味。 艺术表现:能够运用恰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文,表达内在感受。 创意实践: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一首小诗,展现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文化理解:能够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对文化内涵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透过表面意义,探究诗歌背后的哲理性内容和审美价值。 教学方法 本课将采用导入-交流-分析、朗读-讨论-创作的教学方式,结合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培养其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自然声音片段、创作纸笔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思考。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声音,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 让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道:"大家提到了内心的平静、向往、惊奇等丰富多样的感受。这些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天地之间的歌》所要传达的核心内容。诗人通过审视大自然,表达了人与天地的和谐之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富有哲理和想象力的诗歌吧。" 感知诗歌 初读诗歌 教师范读或组织学生自主朗读《天地之间的歌》,引导大家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 交流体验 教师提问:"朗读后,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新的感受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教师总结道:"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崇敬和向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直接融入到对大自然的描绘之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温厚的人文情怀。这正是古诗所独有的魅力所在。" 探究诗意 分析诗歌主题 教师提问:"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引导学生从"天地之间"这个意象出发,分析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教师补充说明:"诗人通过对'天地之间'的描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呼唤人们珍惜大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赏析诗歌手法 教师说:"我们再深入地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指导学生观察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形象的比喻、委婉隽永的用词等,以及诗歌的节奏韵律等方面。教师小结道:"诗人巧妙运用了多种抒情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天地的崇敬和向往,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讨论人与自然 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首诗,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 " 组织学生自由交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补充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自身在大自然中的角色定位等问题。 创作实践 教师说:"好,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感悟。现在,我邀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表达你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 教师提供创作时间和纸笔,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写。 作品分享 教师选择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创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