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93958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5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0-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36315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琵琶行 白居易 传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谒见当时已早有名望的诗人,曾任著作郎的顾况.主宾在客厅坐定以后,白居易恭敬地呈上一卷诗稿,连声说:“晚辈素闻顾大人名望,特来请顾大人指教。”当时,白居易年仅16岁,貌不惊人。顾况面对这个年轻人,感到很陌生,接过试卷一看,只见封面上写着“白居易”,觉得这个名字也从未听说过,对着白居易端详了一会,笑着说:“唔,白居易,只是长安米价方贵,白居恐怕不容易啊!”白居易仍很恭敬地说:“晚辈才疏学浅,望顾大人多多赐教!”顾况打开诗卷,第一首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读完这首诗,不禁拍案叫绝,连声称赞,笑着说:“你能有如此佳句,要留居长安就容易了。”从此,顾况逢人便告,为之延誉,白居易声名大振。 一个故事 白居易很注重炼字炼句,为文言语通俗易懂,耐人寻味。他从不雕饰华美词句,因此诗人流传广远,妇孺皆知。据说白居易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念给隔壁老婆婆听,一首诗要修改至老婆婆能听懂,方肯作罢。 就这样。经过多年的艰苦学习磨练,白居易终于成为了我国伟大的诗人、文学家。 周介孚写给樟寿(鲁迅)诸孙 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永。再诵陆游诗,志高词壮,且多越事。再诵苏诗,笔力雄健,词足达意。再诵李白诗,思致肖逸。如杜之艰深,韩之奇崛,不能学亦不必学也。示樟寿诸孙。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年轻时,颠沛流离的生活使白居易对社会和人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也奠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道路。例如《卖炭翁》,作者以卖炭翁的典型遭遇,揭露“宫市”掠夺人民的本质,突出了老人凄苦、辛勤的生活以及他的希望和最终失望,催人泪下,引人深思。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认为此是重大“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被权贵们指责越职奏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而其真正原因在于他所写的针砭时弊的讽喻诗,而致权贵嫉恨。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次打击给白居易心灵创伤极深,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体验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他有满腔怨恨正无处倾诉,恰巧遇到这原为歌妓的商人妇,听到她那富有感情的琵琶声,知道了她的悲凉身世,诗人那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像开了闸的洪水,倾泻而出。诗人把琵琶女引为知己,写出了深挚的诗句。这说明诗人对被侮辱的女性抱着同情与尊重的态度。一个封建官僚能有这样的思想已很不容易。 白居易是唐朝继杜甫之后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其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