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奠基与转型 一 一、夏朝:王位世袭制 政权性质:公天下 → 家天下; 权力传承:传贤(重才能品行)→传子(以血缘为纽带); 社会形态: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二、商(1600BC—1046BC) (一)地方:内外服制度 (二)职官制度: 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分封对象 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姻亲、旧贵族等。 分封目的 拱卫王室,维护周天子的统治。 诸侯 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赋税、朝觐述职。 诸侯 权力 世袭统治权(管理土地和人民;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影响:1、积极:①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传播了周文化,推动了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局限:①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一)分封制 三、西周(1046BC—770BC) 体现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对象多元,以同姓为主体;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特点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加进步的政治制度,使国家结构由松散趋于严密。 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秩序。 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秩序。 原则 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二)宗法制 三、西周(1046BC—770BC)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②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③与分封制联系紧密,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④贵族政治; ⑤将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稳定了统治。 ②对后世影响深远。(利:忠孝观念;尊老爱幼、兄弟相亲;家国一体; 弊:道德专制<家长制作风>、男尊女卑、等级观念、任人唯亲等。) 含义 ①“礼”:维护贵族等级秩序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②“乐”: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 目的 明确等级尊卑,维护分封制及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秩序。 内容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要求不同等级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 (三)礼乐制度 三、西周(1046BC—770BC)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之间的关系: (1)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2)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 分封制:解决权力分配问题,从此天下归周。 宗法制:解决权力继承问题,从此天下归宗。 礼乐制:解决权力认同问题,从此天下归心。 (四)原始民主遗风 三、西周(1046BC—770BC) 材料一:“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 材料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王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这种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等级森严; 3、以血缘为纽带,家国同构、家国一体; 4、受原始民主传统影响,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政治制度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