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98998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共5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43483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定义 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特点 1.内容具有理论性 2.结构具有逻辑性 3.语言具有概括性、严密性。 三、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四、议论文的结构 1、提出问题(引论) 2、分析问题(本论) 3、解决问题(结论) 可以分两大类: 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 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五、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如果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质,就得用自己亲身的实践,去探索发现。 学习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年出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有改动。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这已不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著名科学家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 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多年来,我在美国的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重点字词 瞭望(liào) 缅怀(miǎn) 探察 探讨 彷徨(páng huáng) 激变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xiù) 不知所措(cuò) 丁肇中(zhào ) 瞭望(liào) 朱熹(xī ) 论语(lún ) 儒家(rú ) 测量(liánɡ) 埋没(mò ) 探索(suǒ ) 词语积累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整体感知 一、什么叫“格物”和“致知”?“格物致知精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