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99499

第三单元 跨学科实践活动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54279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组成,PPT,25张,课件,历程
  • cover
(课件网) 跨学科实践活动2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 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历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标要求 学业内容 1.通过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家探 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智慧, 知道可以通过实验、想象、推 理、假说、模型等方法探索物 质的结构。 2.初步学习利用物质的性质和 化学反应探究物质组成的基本 思路与方法。 1.能综合运用化学、技术、工程及跨学 科知识,秉承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评 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制作项目作 品,并进行改进和优化,体现创新意 识。 2.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勇于批判、质 疑,自觉反思,能克服困难,敢于面对 陌生的、不确定性的挑战。 1.通过制作模型和展示科学家的探索历程,进一步认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探索物质结构的意义,制作微观粒子模型; 2.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生活建立起关联,进一步体会用元素和分子、原子观点认识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思路和方法; 3.认识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研究方法和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发展的科学研究精神,提高学习小组合作与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学生初步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引入活动主题 在未来我们也许会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贡献自己的一部分力量,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微观世界。 卢瑟福 汤姆孙 道尔顿 认识模型在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中的作用 假说:立足于事实,但又不受事实的局限,假说对未知对象提出大胆的设想,而又深入到实践当中去寻求答案。 科学实验:学者提出了大胆的设想或理论模型,甚或在演绎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的预言;但是不论这样的理论看起来是多么合理,都必须得到实验验证。 化学模型: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功能与其具象的结构特征相联系。 项目活动1: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运用实验、推理、假说和模型等方法探索的漫长过程。 1803年,道尔顿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实心球模型 1897年,汤姆孙通过一系列实验确认:所有认为原子是球体,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地分布于球体内,带负电的电子一颗一颗地镶嵌在球内各处的一个个同心环上 1911年,卢瑟福过α粒子(带正电)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有带正电荷的核,体积很小,电子在核外运动。 核式结构模型 电子 原子核 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项目活动1: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阅读与交流】阅读教材P69~P70“科学史话”: (1)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由   首先提出来的,    首次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是可分的观点。 (2)①卢瑟福实验中能佐证“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是指   。 ②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   (填序号)。  C   原子核   汤姆孙   道尔顿  项目活动1: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作是一种“元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论”( 冷、热、干、湿) 中国“五行之说”(金、木、水、火、土) 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了运用实验、推理、假说和模型等方法探索的漫长过程。 科学家认识元素的历程 项目活动1: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178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卡文迪什分别将“可燃空气(氢气)”与空气或“脱燃素空气(氧气)”混合后点燃爆炸,发现有水生成 普里斯特利 卡文迪什 科学家认识元素的历程 水的生成发现 交流讨论︰普里斯特利和卡文迪什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 氢气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