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钟和小钟》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大钟和小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二部合唱歌曲。这首歌曲以F大调为基调,采用四二拍的节奏,通过五个简洁明快的乐句,生动展现了大钟和小钟的不同音色。作曲家巧妙地运用简单的节奏和音符,让大钟发出低沉的"当当"声,小钟则以清脆的"嘀嗒嘀嗒"声应和。歌曲结构巧妙,先让大钟小钟各自"发声",再让它们和谐地"对话",最后汇聚成美妙的二重唱。歌词简单易懂,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演唱。这首歌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还能让他们初步体验二部合唱的魅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对音乐充满好奇和热情。他们天真活泼,喜欢生动有趣的歌曲,特别是那些能引发想象力的作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辨识简单的旋律和节奏。他们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演唱技巧,但在复杂节奏的把握和声部协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钟表,对钟表的滴答声和报时声并不陌生。这些生活经验将成为理解和演绎这首歌曲的有利基础。然而,二部合唱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耐心指导和反复练习。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感受歌曲中大钟和小钟的不同音乐形象,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 学生能够欣赏二部合唱的和谐之美,感受音乐的立体感。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把握歌曲的情感。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增强演唱的表现力。 创意实践: 学生能够尝试用身体律动或简单打击乐器来表现大钟和小钟的声音。 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创造性地编排歌曲的表演形式。 文化理解: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二部合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感受中国儿童歌曲的特色,增进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别是大钟和小钟不同的音乐特点。 体会大钟和小钟的不同音乐形象,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掌握二部合唱的基本技巧,协调两个声部的配合。 在演唱中同时注意音准、节奏和表情的统一。 教学方法: 听唱法:通过反复聆听和模仿,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 模仿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逐步提高演唱技巧。 游戏法:将音乐学习融入游戏中,增加趣味性。 分组练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具准备: 钢琴 音响设备 《大钟和小钟》歌曲音频 简单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小鼓、铃鼓等) 大小钟表图片或实物 白板和马克笔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听过钟表的声音吗?它们是不是有不同的声音呢? 生:(积极回答)有的滴答滴答响,有的当当当响。 师:真棒!看来大家都很熟悉钟表的声音。那么,你们能模仿一下大钟和小钟的声音吗? (学生们开始模仿不同钟表的声音) 师:哇,你们模仿得真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趣的歌曲,它就是描写大钟和小钟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音乐家是怎么用歌声来表现钟表的声音的。 环节二:讲授新课 感知 播放歌曲,引导学生专注聆听。 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这首歌曲。想象自己来到了一个神奇的钟表王国,听听大钟和小钟是怎么"说话"的。 (播放《大钟和小钟》) 师:睁开眼睛吧。谁能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大钟和小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1:我听到大钟唱"当当",声音很低。 生2:小钟唱"嘀嗒嘀嗒",声音比较高。 师:说得太好了!你们听得真仔细。这首歌曲确实用不同的音高和节奏表现了大钟和小钟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更多听到的音乐元素。 师:除了大钟和小钟的声音,你们还注意到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3:有时候大钟和小钟是一起唱的。 生4:歌曲的节奏感很强,让人想跟着摇摆。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首歌曲indeed用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