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14248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35069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教学设计
  • cover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二、教学目标与评价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研读、看图说史、问题探究等方式梳理出二战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措施与结果、建设的成就与问题,并分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 2.通过历史比较、史料研读、问题探究等方式说出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原因,并说出自己对社会主义的思考和启示。 3.在学习中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评价设计】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组合作探究的表现、导学案的整理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其是否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措施与结果,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2、难点:苏东剧变的原因,苏联、东欧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苏联的辉煌与黯淡 1、介绍二战后苏联的辉煌成就(经济、政治),存在的问题(经济结构失衡,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进而引出苏联模式,“后斯大林时代”的改革。 2、介绍赫鲁晓夫的改革,分析其积极性与局限性。 3、介绍勃列日涅夫改革,强调其特点和消极影响。 介绍戈尔巴乔夫改革,强调了他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 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反思苏联解体带来的启示。 东欧的追随与徘徊 介绍东欧改革过程、剧变原因。 (三)中国的模仿与超越 1、介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 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结尾和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20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苏联的辉煌与黯淡 东欧的追随与徘徊 中国的模仿与超越 【设计思路】 1.科学设定目标,优先设计评价,强化思维参与,注重联系生活。 2.以教材为中心整合教材内容,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在体悟中涵养家国情怀。 (朱煜《重视发挥历史教科书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历史教学问题》:如果说课程标准是课程的“灵魂”,那么,教科书就是课程的“肉体”,是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内容载体。) 3.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4.针对高一学生特点,适时搭建脚手架(如材料关键字词标红、问题引导、示范迁移等方式),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20世界下半期的世界出现许多新变化,不仅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世界国家的新变化,也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社会主义作为这个世界上的新生事物,必然要面对与资本主义的竞争,面对自身的发展完善问题,改革在所难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编排了苏联的改革及其结局、东欧各国的改革及其结局以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和认识、在比较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文化、道路自信。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本课内容虽已有所接触,但由于学习时间久远等原因,大部分学生对基本史实都已不甚清楚,也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的支撑,基于这一学情的判断,在授课过程中应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对苏联、东欧和中国进行比较,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培植家国情怀,推动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 在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之后,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研读、看图说史、问题探究等方式梳理出二战后苏联、东欧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