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学习本词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2.熟读背诵诗词,理解本词的风格意境,体会诗词用字之妙。 3.结合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与博大情怀,学习伟人毛泽东的革命壮志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走 近 作 者 写 作 背 景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这一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sà)”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这年秋天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写了这首豪迈的词。 词: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词的基本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分上阕(上片)和下阕(下片)。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双调(两段)、三叠(三段,较少见)、四叠(四段,较少见)。 词大致上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 按风格可分婉约派(以李清照、柳永等为代表)和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 文体知识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 词牌名就是格式的名称。 词牌名决定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内容有关,后人依声和依谱继做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自由发挥。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解读题目 初读课文 朗读:注意字音,注意节奏,注意停顿,读出感情,要热情奔放,慷慨激昂。 (1)正字音、默读 (2)出声读 (3)听名家诵读 字音字形 沁园春 ( qìn ) 百舸( gě ) 怅( chàng ) 寥廓( liáo kuò ) 峥嵘(zhēng róng) 稠(chóu) 万户侯(hóu) 挥斥方遒 ( qiú ) 浪遏飞舟( è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 · 长沙》朗读技巧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 下阙: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 思考:上下阕分别主要写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一共呈现出几幅图?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在一个寒冷的清秋佳日里,“我”独自一人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流去。 分析开篇,进入诗境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人物、时间 环境 地点 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 试着将词的开篇恢复成现代汉语语序: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和卓尔不群的气势。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