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课 体系脉络构建 我的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易错误区规避 易错点一有关合金的组成与性质理解错误 【典例1】判断下列对合金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 ) (2)纯铜比黄铜的硬度更大 ( ) (3)武德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高 ( ) (4)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高 ( ) (5)合金中各元素均以单质存在 ( ) (6)金属氧化物属于合金 ( ) 错因分析 1.合金的形成: 合金是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合金至少含有一种金属,也可能含有非金属。 2.合金与其成分金属比较具有以下特征: (1)一低:熔点比其组成金属的熔点低。 (2)二高: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金属更高。 (3)二好:机械加工与抗腐蚀性能更好。 易错点二金属与多种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过程理解错误 【典例2】(2023·滨州中考)向盛有AgNO3、Cu(NO3)2和Al(NO3)3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铁、铜、银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可能含有Al(NO3)3 C.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 D.滤液有可能呈蓝色 错因分析 有关金属与多种化合物混合溶液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的判断与分析是中考的常考点,也是难点,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一)解题思路: 1.将题中涉及的金属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序。 2.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3.根据“远距离先置换”原则依次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问题分情况讨论。 (二)解题方法 “远距离先置换”,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两种金属距离越远,越优先反应。 以将Zn加入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为例: 【总结】(1)滤液中一定存在活动性最强的金属的离子。 (2)滤渣中一定存在活动性最弱的金属单质。 (3)要注意的隐含条件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位于H前的金属; ②溶液的特殊颜色:蓝色→含有Cu2+,浅绿色→含有Fe2+,黄色→含有Fe3+; ③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滤液中含有Ag+。 情境命题探索 类型1国学经典 1.(2023·淄博博山区一模)《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记载了农业、工业、手工业等各项技术。如图中涉及的主要产品属于合金的是 ( ) 2.(2023秋·烟台龙口期末)《天工开物》 火法炼锌的方法是把炉甘石(ZnCO3,高温能分解生成ZnO与CO2)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火法炼锌”符合低碳发展理念 B.“冷定毁罐取出”目的是防止锌再次被氧化 C.炉甘石粉碎加入锌罐,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D.反应区中发生的反应:C+2ZnO2Zn+CO2↑,该反应中C是还原剂 类型2产业应用 3.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历史上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图。 (1)铜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青铜的熔点比纯铜 (填“高”或“低”)。 (2)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至今铁仍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但每年因腐蚀造成巨大的损失,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 (3)欲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试剂是铁、 、银,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向一定质量CuSO4、Fe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5)为探究铁和锌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状况,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