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17697

2.2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1

日期:2024-11-2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44916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苏教版,生物,高一,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2.2 课时1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1.了解科学家对细胞质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 2.通过模型识记细胞质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 分子的分布特点。 3.通过实例理解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 4.结合实例记忆并理解细胞质膜的功能。 细胞是否有边界?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问题·探讨 一、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 ●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质膜 欧文顿的实验 相似相溶原理 资料一 1895年 结论 细胞质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脂质呈双分子层排布。 结论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它众多的细胞器,可以避免细胞质膜与其它膜结构混在一起。 资料二 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质膜,结果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大约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1、材料的选择 高等动物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细菌细胞 √ 实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原因: (1)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质膜 (2)无细胞壁,细胞容易吸水涨破 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由于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关系,水会不断进入细胞,细吸水开始膨胀,最后将细胞膜撑破,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 2、实验原理 观察: 凹陷 3、方法步骤 制片: 滴水: 现象: 哺乳动物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选材: 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低倍镜 高倍镜) 边观察边加蒸馏水(引流法) 膨胀 涨破 (注意:不要用吸水纸吸出红细胞,同时要边操作边观察) 红细胞稀释液 载玻片 疏水尾部 亲水头部 (脂肪酸) (磷酸) 磷脂分子的结构 磷脂分子在空———水面上的排布方式。 磷脂分子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 细胞质膜的两侧都有水环境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中,细胞质膜中的磷脂分子可能怎么排布? 水 水 磷脂连续两层排列 水 水 细胞质膜中应含有蛋白质成分。 结论 资料三 1925年,科学家发细胞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 已知油脂滴表面吸附有蛋白质则表面张力降低 脂质(约50%) 蛋白质(约40%) 糖类(约2%-10%) 磷脂最丰富 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质膜的成分 功能越杂的细胞,细胞质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往往越多。 暗带厚约2nm 明带厚约3.5nm 蛋白质 脂质双分子层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静态) 资料四 1959年,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质膜显示“暗一明一暗”三条带。他确认细胞质膜为脂质双分子层的“单位膜模型” 变形虫吞噬食物 白细胞追逐并吞噬细菌 用“三明治”静态模型假说能不能解释下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细胞分裂 绿色荧光素 标记的抗原 红色荧光素 标记的抗体 细胞融合 人细胞 鼠细胞 细胞融合初期 37℃、40min 细胞融合后期 1970年,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 结论 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结构特点) 资料五 细胞质膜具有流动性,必然体现在膜的形状变化或其上分子的运动。 1895年 欧文顿 戈特、格伦德尔 细胞质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质膜流动镶嵌模型 1925年 细胞质膜由脂质构成. 脂质呈双分子层排布 1925年 1970年 1972年 罗伯特森 1959年 细胞质膜为脂质双分子层的“单位膜模型” 辛格和尼科尔森 在细胞质膜的表面,糖链与蛋白质或脂质分子相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这些糖链绝大多数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或外侧,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 1 3 4 C A B D 细胞质膜结构模式图 糖蛋白 磷脂分子 蛋白质 糖脂 磷脂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