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二、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的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媒体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梳子、直尺。多媒体电脑课件。 五、教学重点:电荷的概念,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摩擦起电。 六、教学方法 1、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实验法 探究法 2、学生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七、学习过程 (一)、结合自己生活中事例和课本图,谈谈你对电的认识?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讨论叙述) (二)、设疑体验、发散答疑: 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 (三)、认真完成讲学稿自主学习部分,请将你的疑问写下来,并小组合作完成讲学稿的以下探究活动,来解决你的疑问。 (四)、实验探究活动一: 1、用在头皮上摩擦过的梳子或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什么现象?_____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橡胶棒靠近纸屑,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 说明什么问题?_____ 3、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纸屑,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 说明什么问题?_____ 结论:物体带电是指_____,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是_____. (五)、 实验探究活动二 1、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你会发现_____. 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你会发现_____.。 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你会发现_____.。 思考: (1)、 正电荷:_____,可用_____表示。 (2)、负电荷:_____,可用_____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 (六)交流与讨论--验电器 1、观察实物: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验电器的构造有哪些?依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试一试: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七)阅读:原子的结构和元电荷 1、写出原子的结构: 2、写出元电荷的定义、符号和大小。 (八)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1、演示课本图5.1-5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