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11.4 电流(第一课时)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要求: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本节内容属于能量主题下的电磁能部分,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学完本节及后续内容之后,学生则要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并理解欧姆定律。 课标第24页表明,本节要求学生知道电流概念,会使用电流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刚认识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只有理解了电流的概念,才能为电压、电阻等课程的学习做充分准备,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使用电流表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同时也为学习下一章欧姆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与电流和电路相关的信息,对电路通断等知识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教师讲述,学习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形成原因、方向以及单位。 (二)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和介绍,学习电流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达到会使用电流表的目标。 三、教学重点 1.知道电流。 2.会使用电流表。 四、教学难点 1.知道电流方向及闭合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2.会使用电流表;掌握电流表读数规律及方法。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学生学法:练习法,讨论法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流表演示板、简单电路示教板、电池(2节)、开关、小灯泡及灯座、小电机、若干导线。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关于书本第52页《观察与思考》内容。 观看和教材52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 创设情境,为引入电流的概念做准备。 师生问答互动 教师提问(或自问自答)这是什么仪器?(验电器)2.金属箔张开表明什么?(带有电荷)3.金属箔减小表明什么?(电荷减少)金属箔变大呢?(电荷增多)4.这一实验现象表明什么?(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上有了电流) 学生回答教师问题:验电器。带有电荷。电荷减少;电荷增多。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棒上有了电流。 回顾之前学过的验电器及其作用,检验学生对这一仪器的掌握情况。引入电流的概念。 讲授新课 教师讲授,播放:由大量金属原子组成的金属中,原子中离原子核最远的一些电子可以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在整个金属中自由移动,这类电子叫:自由电子。可以自由运动的电荷叫自由电荷,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是自由电子。 积极响应教师,参与课堂互动。 介绍自由电子和自由电荷的概念。建立学生物理观念。 演示:电路中,由于电源的作用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这种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观看,记录笔记。 介绍电流的概念,即什么是电流。建立物理观念。 教师提问:1.如果很多小水滴,每个小水滴移动的方向都不一样,能形成水流吗?2.一个班上如果同学们在教室里四处乱跑随意走动的话,能形成一个方向一定的人流吗?教师总结:电流也是一样,如果每个电荷的移动方向都不一样,是不能形成电流的,只有电荷移动方向一致时,才能形成电流。演示: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回答提问,参与互动:不能;不能。在书本或笔记本记录。 介绍电流的方向和闭合电路电流的方向。从生活中示例入手,便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通过问答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提问:1.大家骑自行车时或者坐车时,路两边的树在我们看来是往什么方向移动的?(向后)2.但是我们移动的方向是什么?(向前)3.金属导体中,只有带负电的电子移动。如果电子是向左移动的,现在假设带负电的电子不动,那么相对的,是不是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